在无限注德州中,具有攻击性的打法是被广大玩家所推崇的,于是c-bet(持续下注)成为了很多人的标配动作。
什么是c-bet?
如果你在上一条街是进攻方(加注或再加注),那么下一条街的下注,就是c-bet(持续下注)。
举例:
翻前你率先开池加注,对手跟注,翻牌圈你继续下注——这是c-bet。
但如果翻前你加注后,对手3-bet,你跟注,翻牌圈对手下注是c-bet,而你下注只是bet。

翻前加注,翻后就必须继续“开火”保持攻击性?
其实,这是个思维大坑。聪明的牌手知道:机械地持续下注,只会让你在错误的场合烧钱。
比如在下面提到的这8个场合,我劝你最好不要c-bet。
1.翻牌圈击中超强牌
比如:葫芦、四条。
拿到这种“怪兽牌”,过牌往往比下注更赚。
因为对手的牌很可能和这种公共牌面毫无关联,一旦你c-bet,他们会直接弃牌,你只能赢个小底池。
而如果你选择过牌,给他们“多看一张”的机会,可能会让他们的牌力稍有改善,或者干脆起了诈唬的念头。
当然,如果对手在翻牌圈面对持续下注的弃牌率极低,那就还是c-bet。
2.强牌+安全牌面
当你拿着明显领先的强牌,而牌面又没什么危险时,不急着下注,有时更能榨干对手。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75%~95%的摊牌赢率,可以考虑过牌诱导对手在转牌或河牌圈诈唬。
3.你没有位置
没位置时做c-bet,往往意味着要选择更大的下注额(70%-100%底池),这样才能有更高的几率尽早夺取底池。
但别忘了,你也有第二条路:过牌-加注。如果你有听牌、高牌、或者对手喜欢偷底,这是一个极具威慑力的选择,只是风险会更高,需要理智判断对手的倾向与范围。
4.你没中牌+牌面湿润
遇到那种关联性高的湿润牌面,也不太适合c-bet。因为湿润牌面能够击中对手范围中更多的牌,提高了对手跟注缠打以及玩听牌的几率。
我们需要好好想一下对手可能的持牌范围,并且判断他们面对c-bet有多大的可能弃牌。没有中牌,c-bet是我们赢取底池的最终招数,所以要好好估算纯诈唬是否真的有利润。
除非你知道对手是那种“不中就弃”的类型,否则别轻易在湿润牌面上c-bet诈唬。

5.干燥牌面时控制底池
有时候我们不想被套入底池,尤其是在深筹码的时候。这时不选择c-bet是为了控制底池,避免损失更多的筹码,我们需要把底池控制得比较小。
在SNG(Sit and Go,坐满即玩)游戏的初期,这个策略很有用,为了避免破产,即使c-bet有正的EV,我们也选择不做c-bet。有时我们过牌示弱,也能引诱到对手在转牌或者河牌圈偷底,让我们多赢一点筹码。
当然有时也会碰到更强的牌,抓诈失败,总的来说这种时候要么赢一个小底池,要么输一个小底池,因为风险已经被我们的过牌控池策略所降低了。成对的翻牌牌面经常是我们采取这种打法的典型例子,在这样的静态牌面过牌是不错的打法。
6.面对激进对手
如果你面对的是激进的对手,而你又只有中等牌力,那就别轻易下注。
先查一下数据,对手在面对c-bet时的弃牌率小于50%?他是否喜欢在翻牌后反加?
如果答案是“是”,那c-bet很可能会被“反咬一口”。这种时候,放弃翻牌后底池争夺,把精力留给下一手更明智。
7.多人底池
多人底池=风险倍增。
对手多、诈唬成功率就低。除非你有至少6张以上的outs,才适合做c-bet。
如果没有位置,在多人底池c-bet的频率还要降得更低。

8.锦标赛中需要控池时
锦标赛与常规局不同。有时候,“活下去”比“赢下底池”更重要。
尤其是在SNG游戏或ICM(独立筹码模型)情境下,当保命比积攒筹码更优先时,就别为了偷个底池去c-bet冒险。
写在最后
C-bet是进攻的象征,但真正的高手懂得——何时克制,才是最强的进攻。
下一次你想下意识地持续下注前,问问自己:“我是在赚取价值,还是在自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