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州锦标赛DAY 1比赛临近结束时,你应该拖延战术以进入DAY2,还是选择放手一搏,争取带着大量记分牌回归?带着记分牌结束DAY 1到底有多重要?
本文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两种选择的区别,看完你就能明白自己该如何选择。

你在DAY 1结束时感受到“情绪化ICM”的影响了吗?
在多日制锦标赛中,ICM错误最容易发生的阶段之一就是第一天的尾声。
常见的错误主要有两类:
一些玩家将第一天结束阶段视为泡沫期。即便离奖励圈还很远,他们仍采取拖延策略,打得过于保守。这背后往往是情绪化的ICM考量——他们不想白白浪费一天的时间,或者希望带着记分牌晋级以获得成就感。
另一些玩家则选择冒险一搏。他们告诉自己,不想第二天带着短记分牌回来,还要承担差旅费用,而结果却很可能是早早出局。
这两种做法其实都是错误的。从策略上讲,DAY 1的最后一手牌与DAY 2的第一手牌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不过,冒险一搏的错误更为严重,因为第一天通常会在剩余约25%选手时结束。在此期间,短记分牌选手承受着巨大的ICM压力。

话虽如此,在DAY 1尾声采取拖延或放手一搏,在某些实际情况下也可能是合理的。
如果你在DAY 1结束时感到疲惫、状态不佳,那么减少手牌数量,养精蓄锐迎接DAY 2的比赛并不是错误。如果当天进行的是高速结构的初赛阶段,而第二天将是更慢的比赛节奏,那么通过拖延战术带着健康的记分牌进入更有利的结构,同样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至于冒险行为:如果DAY 2返回赛场需要承担显著成本(如交通、住宿、请假等),那么确实需要做一次成本效益分析。假设返场成本为200美元,而你的记分牌ICM价值仅为150美元,此时选择一搏、争取带着更有价值的记分牌回归,可能就是合理的。
金钱对不同的人意义不同。正如我们在决赛桌协议中所见,有些分配方案在期望价值(EV)上并不合理,但在实际层面却很有意义。对大多数人而言,在DAY 1尾声拖延或冒险都是错误的;但对某些人来说,这却完全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