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扑游戏“极化范围”和“线性范围”的定义与区别

游戏推荐

如果你看过一些德扑策略文章,那你一定看到过“范围”一词,这其实还好理解。但更进阶一些的文章中出现的“极化范围”、“线性范围”就不太好理解了。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讲清楚这些概念的定义与区别,让你从此不再有疑问。

德扑游戏“极化范围”和“线性范围”的定义与区别

一、什么是范围?

范围是指一名玩家在某个特定场景中,可能持有的所有底牌。

例如:假设一名特别紧的玩家在翻前4bet,凭你对他的了解,你确信他手里有一手超强牌:QQ、KK或AA。

那么QQ、KK或AA这些底牌就是这个紧手玩家的范围,可以简写为QQ+。

有经验的扑克玩家非常擅长把对手的底牌推测压缩到一个区间范围里,而不是试图将对手推测到一手特定底牌。

二、什么是极化范围?

极化范围是包括强牌和相对较弱的牌(注意这里说的是相对较弱的牌,不是纯粹的垃圾牌,而是一些尽量能够兼顾阻挡性、可玩性的牌),通常不包括中等牌力的范围。

下图是一个翻前极化范围的示例:

极化范围

注:红色表示加注,蓝色表示不在范围内。

从图上不难看出,这个范围包括两种截然相反的牌型:极强牌(JJ+、AK)和相对较弱的牌(A2s-A5s)。

三、什么是线性范围?

线性范围是包括强牌、中等牌和弱牌的范围,是一个连通的范围,中间没有间隔。

下图是一个常见的CO位置翻前率先加注范围:

线性范围

从图片很明显就能看出,和刚刚不同了,这里没有两极分化。这个范围包括了:

  • 强牌(如AA或AQs)

  • 中等牌(如88或KJs)

  • 相对较弱的投机牌(如22、65s或K5s)

四、翻后范围

让我们用一个具体的翻牌面举例,来说明翻后范围的两种类型。

假设你翻前在CO位置加注,翻牌圈发出Q♠9♣6♦。

现在我们可以结合这个翻牌面把你的所有底牌划分为3类:

  • 强牌:强顶对、两对和暗三条(比如QQ、99、66、Q9、AQ等等)

  • 中等牌:中等顶对、中对和底对(比如QT、A9、T9、86等等)

  • 弱牌:听牌、A高和小牌面的牌(比如JT、T8、75、A5等等)

如果你在这个翻牌面用极化范围下注,那么你就只用强牌和弱牌下注;

如果你在这个翻牌面用线性范围下注,那么你就可以用上面所有底牌下注。

五、什么时候范围应该极化?

一般而言,在转牌圈和河牌圈的下注范围应该是极化的。因为筹码底池比(SPR)较低,所以在后面街的大多数策略都倾向于用这种方式下注。因此为了用你的最强牌榨取价值,你需要使用较大的下注尺度。

当你使用大尺度下注时,理论上对手会频繁放弃他范围中的中等牌和弱牌,这也就是为什么用强牌下大注而不是中等牌的原因。换句话说,如果你用中等牌下大注,你被跟注时往往会遇到更强的牌。

在河牌圈极化范围是必要的。因为河牌圈不像之前的几条街还有机会改进你的牌力,在河牌圈下注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价值下注,要么诈唬下注。

我们来举个例子:

假设公共牌Q♠9♣6♦7♥4♥。你在翻牌圈持续下注,在转牌圈二次下注,现在到河牌圈了,你该考虑如何用你的范围游戏?

你范围里的价值下注部分包括超过50%的时候被差牌跟注的底牌,我们可以想到的一些明显的牌是QQ、99、66、Q9、AQ、KK和AA。

你范围里的诈唬下注部分应该是一些良好的诈唬牌,因为它们没有任何摊牌价值,并且阻挡了一些对手可能跟注的牌(KQ、QJ和QT),所以是KJ、KT和JT这样的牌。

当然,最好还是在游戏中平衡你的范围,有适当的价值诈唬比(价值牌和诈唬牌的比率)。

六、什么时候范围应该是线性的?

这个答案取决于公共牌结构和筹码底池比。刚刚我们说转牌圈和河牌圈是用极化范围的主要下注回合,那么翻牌圈就是主要倾向用线性范围下注的回合。

在翻牌圈,价值牌和诈唬牌没有那样明显的区别。因为还有两张牌没有发出,你的价值牌可以轻易被超过,而你的诈唬牌仍有改进机会。

这种关键差异可以用展示胜率如何在范围的不同部分分布的胜率分布图表来体现。翻牌圈胜率是线性的,而河牌圈胜率是极化的。

翻牌圈胜率分布图

可以注意到,这是一种非常平滑的胜率分布,范围底端部分(最弱牌)约有25%的胜率,随着X轴的增大,胜率逐渐增加,直到约有90%胜率的范围顶端部分(最强牌)。

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河牌圈胜率分布的例子:

河牌圈胜率分布图

这一次,范围底端部分的胜率几乎为0,经过一个巨大的差距后,范围顶端部分具有超过95%的胜率。

这些图片说明了为什么在绝大数场合翻牌圈策略倾向于更线性而河牌圈策略更倾向于极化。

游戏推荐
本文标签: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