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哥们纯纯小丑!”Nicholas Palma狂喷Alan Keating的扑克锦标赛言论

游戏推荐

新纪录片《NO LIMIT》聚焦2024年WSOP天堂超级主赛事,第五集刚播完,大嘴巴Nicholas Palma就对着Alan Keating的观点火力全开。

毕竟Keating吐槽锦标赛“像跳棋”、“是彩票”,直接戳了锦标赛“卷王”Palma的肺管子。

“这哥们纯纯小丑!”Nicholas Palma狂喷Alan Keating的扑克锦标赛言论

Keating大胆言论惹翻Palma

被问到锦标赛扑克和cash游戏的区别时,Keating贡献了纪录片开播以来最劲爆的发言。“锦标赛选手肯定要恨我了,”他笑着说,“我不想说得太冲,但两者在我看来就像国际象棋和跳棋——锦标赛更像跳棋。”

没过多久他还补刀:“我觉得锦标赛不算最纯粹的扑克,甚至不能叫真正的扑克。简直糟透了,就是场彩票游戏。对我来说,最纯粹的扑克得是为了那些‘不计后果’的巨额奖金而战。”

最后他还补了一刀:“我超讨厌锦标赛,没一点喜欢的地方。真搞不懂我为啥来这儿。”

这些话直接让Palma在X平台怒发长文开喷,既反驳了他的“棋类比喻”,还吐槽了Keating在高额局的处境。“他要是来我们本地的$2/$5局,遇上稍微懂点扑克的人,绝对被虐得底朝天。”

图片

“锦标赛里,你得跟最顶尖的人较量才能成为最强,还没法挑对手。但他打的那些cash局呢?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不让进,全是些‘肥羊’,”这位WSOP金手链得主针对“国际象棋vs跳棋”的比喻反驳道,“这哥们也就只能赢赢肥羊了。但凡对手有点水平,他必输无疑。要是靠跟高手打牌赚钱,他早流落街头了。他能进那些你进不去的局,就因为他自己就是只肥羊,真好笑。一部关于锦标赛的纪录片,居然让这么个小丑来吐槽锦标赛。”

“还说锦标赛是跳棋、cash游戏是国际象棋?能这么挑软柿子捏的cash局,才真没啥技术含量吧。我们想进他打的那些局都没门。”Palma接着喷,“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不让进Keating打的那些局,他们让他进,就因为他自己就是只肥羊!”

他还越说越狠,直呼Keating“纯纯小丑”:“他要是来本地$2/$5局,遇上稍微懂点扑克的人,绝对被虐惨。让这么个没脑子、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才赚到钱的人,在锦标赛纪录片里吐槽锦标赛,简直滑稽透顶。”“我要是能天天打他那种局,早就躺在钱堆里睡觉了。”

“这哥们搞得好像自己的钱是靠poker技术赚来的一样。就算他靠poker赚了钱,也都是赢那些不懂打牌的商人或名人。还最纯粹的扑克?别让我笑掉大牙了。”

双方观点拆解

Keating和Palma的争论,其实是扑克圈多年来的老话题了。什么才是“最纯粹”的扑克?锦标赛和cash游戏真的有可比性吗?还是说两者需要不同的技巧,适配不同类型的玩家?

同样关键的是,Keating吐槽锦标赛的言论,和Palma指责他“只能靠挑软局、进邀请制的菜鸟局才能赢钱”,到底谁更有道理?两边的说法都有可深挖的点。

锦标赛:纯粹竞技还是拼钱包厚度?

图片

很多玩家还是觉得锦标赛才是最纯粹的扑克。这种观点要追溯到“冻结赛制”(只能买入一次,出局即淘汰)还是主流的年代,那时候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要么逆袭要么出局。

现在呢?几乎所有赛事都允许无限次重买入。就连扑克评论员Norman Chad都吐槽,重买入制其实是在奖励钱包厚的玩家——就算你技术更牛,但没足够资金多次重买入,也很难赢过有钱的对手。

不过也有少数例外,WSOP主赛事和所有1万美元买入的WSOP冠军赛事仍保留冻结赛制,EPT主赛事大多也只允许一次重买入。但大趋势很明显:现代扑克都在追求更大的奖池,运营商也跟着市场需求走。玩家想要高额保底奖金、庞大参赛规模和巨额奖金,而重买入制就是实现这些的关键。

cash游戏:最自然的形态还是“投机”?

图片

另一边,也有很多人觉得cash游戏才是扑克最自然的形态。带一定数额的记分牌上桌,跟对面的人较量,想走就走。对很多玩家来说,扑克就是这么开始的--和亲友围在餐桌旁,玩着几美分、几毛钱的小局,还有比这更“纯粹”的吗?

但问题来了:如果能多次重开牌局(比如翻牌、转牌、河牌阶段重开),现金局还能算最纯粹吗?无限制德州扑克的诞生,难道是为了让两名玩家平分底池?显然不是。

“国际象棋vs跳棋”的比喻站不住脚

Keating的“国际象棋vs跳棋”比喻虽然有话题性,但结合锦标赛的复杂性来看,其实完全不成立。锦标赛中,码量一直在变,盲注上涨后每个位置能玩的牌也会调整,ICM压力还会影响每个阶段的策略。很多职业选手一辈子都在钻研锦标赛的战术和博弈逻辑,说这是“跳棋”,根本无视了如今顶尖多桌锦标赛的技术含量和专业性。

图片

当然,这不是说cash游戏没深度。深码cash游戏的策略博弈,本身就是一套复杂的体系。但把锦标赛说成“彩票”,也太简化这种需要特殊技巧的赛制了。

Daniel Negreanu就站在Palma这边,他说:“Keating打的那些cash游戏,跟击败顶尖选手所需的技术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儿科,还好意思说锦标赛是跳棋、现金局是国际象棋,有点不真诚了。”

关于“挑局”的争议

图片

Palma主要吐槽的一点,是Keating能“挑局”。公平说,只要有机会,任何职业选手都会这么做。现在高额私人局已经是扑克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不能进这种局,往往和纯技术关系不大——性格、娱乐价值、人脉和口碑都很关键。

对于那些进不了这些局的“卷王”选手来说,这肯定很让人不爽。但如果你的目标是靠扑克赚钱,打造个人品牌以便进入轻松赚钱的局,也是现代扑克职业选手的工作内容之一。新手从第一天就被告知“要打自己能赢的局”,对职业选手来说,就算是高额局,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

这种趋势对扑克行业的长期发展是好是坏,就是个更宏大的话题了。

Keating真的是“肥羊”吗?

图片

Palma在怒喷中多次质疑Keating的技术水平,但“扑克技术”的定义,可不止是按最优策略打牌那么简单。

Keating打造的个人形象,让名人、运动员和有钱的业余玩家都喜欢跟他打牌。Neymar、Chris Eubank Jr等人都和他同桌过,就因为他能营造出大家喜欢的氛围,这也让他获得了很多赚钱的好机会。

Keating是理论最扎实的玩家吗?不是。他是GTO大师吗?当然不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扑克天赋。很多职业选手都记得,Keating在崛起阶段,也在拉斯维加斯的中额局里摸爬滚打,而且他在一些关键时刻,还能做出连顶尖选手都犹豫的精准判断。比如他最近在《高额扑克》节目中,对Doug Polk的精彩跟注就是个例子。Polk是史上最棒的单挑选手之一,也是顶尖的锦标赛玩家,能在高压下对他做出正确决策,绝对不是“没脑子”的人能做到的。

而且Keating显然做了很多明智的投资,现在才有足够的资金轻松加入巨额买入的局,但如果没有真正的扑克智商,他也不可能在这些圈子里待这么久。

Palma的激情与个性

图片

另一边,Palma是个竞争心极强、喜怒形于色的人。他的锦标赛奖金已经超过300万美元,对扑克也有着深深的热爱。

不过这份激情有时也会变得暴躁,比如他上次参加《Hustler Casino Live》节目时,就因为骂同桌选手“菜鸡”、和Mariano发生争执,和常客们闹得很不愉快。或许正是这份火爆脾气,让他没能进入某些私人局。

到底谁对谁错?

或许真正的答案是,两边的观点都有道理,但都不够全面。如果你想要奖杯、荣誉,想要在Hendon Mob上留下自己的传奇,锦标赛就是你的选择。如果你想以最小的波动最大化收入,cash游戏就是更合理的选择。

职业扑克选手的核心是靠这个游戏谋生,每个人都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赛制和局型。扑克从来都不是“一刀切”的,现在不是,以前也不是。

游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