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们讲了德州游戏中常用的数学概念。这一篇,继续来聊一聊德州游戏中那些普通但又高级的心理概念。
理解并注意这些心理因素在游戏中的影响,能帮助你在很多时候避免损失,提升盈利。

1.结果偏差
假设我们人类在扑克竞技过程中做出的决策并非100%理性,那么理性程度就可以直接决定玩家的优秀程度。
认知层面我们非常容易被结果影响我们对策略有效性的判断,比如我们翻前推AA被27o call住,公共牌发K-Q-J-7-2,导致我们丢失一个大pot,也许我们会怀疑这个游戏的运气大于技术。
而事实上概率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因为我们的认知改变而改变,当然大部分人一定有基本的概念和认知,但是如果下一把又是AA跑人家AK,结果翻牌发出来T-J-Q,这时候你理性的认知会不会被有所动摇?如果再来几次呢?
事实上人并非机器,很难做到完全不受结果的影响而执行原有的策略,但是人之所以能不断进步,也正是因为人会不断根据结果去学习,从而找出原有策略的漏洞和不足(当然现代AI也毫无疑问有这个能力)。
但这个能力同时也在阻碍某些群体的进步,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个错误的结果而强化错误的过程,比如我们拿到十次AA都做出了3bet,又拿到十次AA选择了call进一个多人底池,结果发现call进多人底池的AA得到了更多的收益,那我们就可能会理所当然地觉得平call AA不隔离是更好的选择,实际上这只不过是概率的一个随机体现而已。
2.沉没成本
德州游戏中有一个关于赔率的概念,这在上一篇德州游戏中的数学中也有提到,对于一个已经形成的底池我们通常并不需要一个100%胜率,甚至我们只需要一个相对较低的胜率就足够我们当下去做出call的选择。
但是从翻前到翻后我们所投入的所有筹码都属于沉没成本,底池里的筹码已经不是我们的筹码,它只是和对手共同形成一个筹码池,而我们当下的动作只是对于这个筹码池,我们做出计算并作出匹配。
另外一个层面的沉没成本和损失厌恶有关,正因为我们已经有所投入,所以我们不愿意放弃,因为放弃就等于认输,认输就会产生生理上的痛苦,所以我们通常会做出偏离的行为。

3.确认偏差
一般来讲没有足够多的样本容量和科学的计算结果,我们会用自己的记忆和原有认知去解释很多行为,比如我们曾经看到有个人在UTG用A5s做过limp-3bet,我们就会认为这个玩家limp-3bet范围里面有很多垃圾牌,而忽略了他这个更多的时候都是AA。包括有的玩家特别喜欢埋伏,每次他过牌你都觉得他牌很大一样。
还有一些玩家把这个作为一种实战技巧,在小底池频繁偷鸡而在大底池0%的诈唬率,因为他在小底池的行为会被对手贴上爱偷鸡的标签,从而在关键时刻让对手犯下致命错误。有的人还觉得这个王八蛋一天到晚偷鸡怎么一到我就是set。
4.自我偏差
我们自然而然会分析我们的技术,对手的技术,或者我们所拥有的软件,设备,环境,学习能力,经验等等,当我们越是认为我们各方面碾压对手时我们就越难接受截然相反的结果,我们最后唯一能找到的出口就是运气不好。
实际上扑克在达到一定的水平后技术优势非常小,或者说大部分人只是自以为自己领先,实际上对手看似超级鱼的打法有可能是一种新潮的在某一个点上可以很好剥削你的打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