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的“Bluff”翻译成“诈唬”,其实应该拆分开来理解,第一步是诈,司法解释就是以不正当的方式掠夺他人钱财,这里大概可以理解为通过不简单的手段获取EV。这么一解释感觉好像还有那么一点高级。
唬很好理解,就是唬人,这个司法解释不出来,没听说有唬人罪什么的,我们把它理解为,通过身体语言和行为动作来攻击对手,最终导致对方跪地求饶且俯首称臣的行为。

关于诈唬的成功率或者技巧我觉得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深奥,里面涉及到大量数学,心理学,逻辑学,政治学,进化论,博弈论等等。如果一定要简单来分析的话,也可以。
诈唬的基本原理
首先我们要构建一个故事线:
翻牌K♠️5♥️2♦️,你在后置位用7♥️6♥️飘浮跟注前位的下注,转牌出3♥️,你在后置位面对前位的过牌邦邦两枪重注,对面基本两对以下牌力都得弃牌,因为你这条行动线的故事里没有两对以下的牌力。
如果是发9♠️8♥️3♥️,你flop有利位置call住,后面发两张2,你邦邦两枪,人家QJ都敢抓你鸡,因为你的故事线里太多秀不出的听牌。
然而除了故事以外,也要选对讲故事的对象:
你永远诈不走一个根本不听故事的人,就像是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对他来说单张花单张顺面的顶对也是顶对,2-2-3的面44就是超对,你想打光就奉陪。
对一个不听故事的人讲故事的行为还远远不如做一个永远不讲故事的人。如果某种能力赐予你导致你成为一个强奸犯那还不如让你永远做一个太监。
然后时机也很重要:
有位置的诈唬成功率要远高于不利位置,有范围时成功率也更高,在对方check之后诈唬成功率更高,底池越小,牌面越干燥,诈唬成功率也会越高。
再配上一个迷人的尺度:
诈唬不一定越重越好,在特定情况下,大尺度反而会让自己的范围受限导致对方用更差的牌来抓鸡,通常来讲,诈唬尺度跟我们的范围强度有关,我们范围的强牌越多,我们诈唬的所需成本会越低。

关于诈唬类型,我们也可以简单分为几种:
1.纯诈唬
这种听上去不是那么专业,但是在实现过程中会非常有用,这是基于对手的行为动作而捕捉到对方的漏洞而做出的反应。
所谓高手过招无招胜有招,一般高手对决都会有很多纯诈唬的场景出现,因为高手对GTO的使用和理解是不会相差太多的,只有不断地把对手引诱到一个新的场景,才有机会分出胜负。
2.半诈唬
可以理解为带有一些听牌的诈唬,虽然当下落后但有很大机会反超的那些牌,半诈唬的使用熟练程度是可以拉开你和对手之间差距的,因为半诈唬的使用频率很高。
3.不诈唬
有的玩家每次拿到成牌就秀出来给大家看,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觉得他从来不诈唬,其实这就是一种诈唬。
4.朝天诈唬
这种选手基本不管什么牌不牌的,老子只要看到flop先开三枪。
诈唬也是一种艺术。

